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

相隔卅年 楊家麟重寫大中至正

【聯合報╱記者薛荷玉/台北報導】 2007.12.04 03:19 am


書寫「大中至正」的書法家楊家麟,昨天現身追述當年史實,並當場揮毫證明所言屬實。
記者鄭瓊中/攝影


中正紀念堂牌樓「大中至正」四字從未標明由何人所題,八十七歲書法家楊家麟昨天說,卅年前,前故宮博物院長秦孝儀要找人寫「大中至正」,許多書法家齊聚一堂,後來因指定要歐陽詢體、不能落款、且當場就得寫,這工作才落在他頭上。

楊家麟說,沒筆沒墨,一人高的大字,他是用棍子、鐵絲綁麻繩沾紅土水寫成的。

很多民眾以為「大忠門」、「大孝門」是採歐陽詢的字帖,直讚寫得好,並質疑「大中至正」四字的功力明顯不如,「不知道誰寫的?」還有人懷疑是老蔣總統的墨寶;中正紀念堂的網頁、宣傳摺頁,也從未說明出處。

就在「大中至正」面臨被拆命運的前夕,幾個月不能安眠、且因白內障手術失敗、一眼失明的楊家麟,昨天在世界文化總會會長范光陵陪同下舉行記者會,透露這段經過。

專擅歐陽詢體及魏碑龍門二十品的楊家麟說,要寫「大中至正」四字,是由秦孝儀定下的,出處是王陽明的傳習錄,「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。」

「當時好多書法家都要來寫,先宣布要寫歐陽體,就走了一批人,後來說不能署名,又走了一批人,最後說,配合八卦時辰,得當場就寫,只剩下三個人,就是我和故宮前副院長江兆申及書法家丁翼。」楊家麟回憶道。

因趕著鑄銅字,現場沒筆沒墨,楊家麟先是把紙貼在立著的三夾板上,再用棍子、鐵絲綁著麻繩,沾紅土和水來寫,「重得拿不住,寫得一頭一臉,我衣服後來都扔了。」且紅土水一直往下流,連秦孝儀等人都幫著修,「因此,我寫得不太好。」

後來楊家麟再次應邀寫「大忠門」、「大孝門」,有時間用大毛筆好好地寫,「我是滿意的。」

但仍沒有一次揮毫經驗能比得上「大中至正」,老先生說,「這是我一生中最驕傲的事。」最近教育部喊拆,老先生傷心得睡不著,「這是焚琴煮鶴,這種無聊的事怎麼做得出呢?現在我還抱個希望,看郝龍斌能不能阻擋這個事。」

六歲習字,曾在總統府為老蔣總統寫帖子、格言,五十多歲開始教授書法的楊家麟,昨天在學生簇擁下,用手抹平宣紙,潤潤筆,凝氣重新寫下「大中至正」,就跟掛在牌樓上近卅年的字體一模一樣。

0 意見: